《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2020-1-7 14:31:00 | By: hqh23539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黄秋花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9~90页内容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等学生用纸,水彩笔。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活动

(一)折一折,体验平均分。 
    师:请你们从桌子上任意选择一张纸片。(圆、正方形、长方形)

   师:请你们高高举起你选中这一张纸,请你大声告诉我你手上有几张纸?

   生:一张纸。

     师:你们用到了哪个数?(1)

     师:1可以表一张纸,也可以表什么?生:一个苹果、、、、、、、

     师:现在我们要来好好利用这张纸折一折,涂一涂,请看要求:请你用选出的这张纸动手折一折,把它分成2份,用笔描出折痕,并用斜线涂出其中的1份。 
(生动手折——画。教师选取一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来?(平均分的一类,没平均分的一类)

 师:你们都是这样分吗?老师也折了一个,看看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老师分的2份大小不一样,我们分的大小一样。

师:那么分的大小一样叫什么分呢? 
生:分的大小一样的叫做平均分。 
师:对!(板书:平均分 )齐读。 
 三、展示分享

(一)体验1/2,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一张纸我们可以1这个数来表示。那现在这一部分用(指平均分的圆”的一半)师:它还是“1”吗? 
生:不是。 
师:那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学生思考了一下,举起手来。生1:一半。 
生2:0.5个。 
生3:1/2个。 
师:你们说的真好,半个圆用小数表示可以是0.5,用分数表示可以是1/2。(板书:分数 1/2 )
师:1/2中间的线叫分数线,1是分子,2是分母。(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读做: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然后写分子。 
师 :你们现在写一写。

师:1/2的分数线相当于什么? 
生:平均分。 
师:2相当于什么?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师:1指什么? 
生:2份中的1份。 

师:现在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2。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2。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2。

(板书:把( )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师:它指的是谁?

指着不是平均分的图形,师:这块阴影部分能直接用1/2。

  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师: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涂色部分用什么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同桌之间互说。 

在黑板上贴上三个大小不一样的圆。 
师:看三个圆的阴影部份都可以用1/2表示。看了这三个圆,你想到了什么? 

生:当圆的大小不一样,它的1/2所表示的大小也不一样。 

感受1/2的大小和单位“1”的大小有关系。 

师:刚才你们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找到这张纸的1/2。

师:那老师有个疑问:你选择的纸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

生:因为它们都有平均分成了2份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师: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2。

(二)创造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师:除了1/2之外还有什么分数? 
生:1/2、、

 师:分数的个数能不能数完? 
生:不能。 
师:请同学们将手中的纸折一折、涂一涂自己创造一个几分之一。

 师:老师请同学们拿着你创造的分数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创造了一个什么分数?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创造了1/4。它表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1份。

生2:我创造了1/3。它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1份。

生3:我创造了2/4。它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2份。 
师:向你的同桌说一下,你创造了一个什么分数,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明自己创造的分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分数?

四、全课总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学平均分是为了教学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平均分的教学本来可以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但老师在这一基础上设计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这样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去体验“平均分”。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节课,学生自始自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教学分数的来源,教师提问:它还是“1”吗?那又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以前所学的自然数是不能表示半个圆的。更好的理解分数的产生。在教学1/2的意义,教师问“对于1/2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从而很自然的想到了1/2的意义。在感受分数与单位“1”的关系时,教师是贴出三个大小不等的圆,问:看了这三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只作积极的组织和理智的引导,不作任何的解答。而是让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0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