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学平均分是为了教学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平均分的教学本来可以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但老师在这一基础上设计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这样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去体验“平均分”。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节课,学生自始自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教学分数的来源,教师提问:它还是“1”吗?那又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以前所学的自然数是不能表示半个圆的。更好的理解分数的产生。在教学1/2的意义,教师问“对于1/2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从而很自然的想到了1/2的意义。在感受分数与单位“1”的关系时,教师是贴出三个大小不等的圆,问:看了这三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只作积极的组织和理智的引导,不作任何的解答。而是让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